當同事詢問“績效考核”時,通常涉及對其流程、目的或應對方法的疑惑。以下是基于企業(yè)實踐經(jīng)驗的系統(tǒng)說明,涵蓋核心流程、常見問題及應對建議:
一、績效考核的核心流程
1.準備階段
政策制定:人力資源部與企業(yè)高層制定考核政策,確保與企業(yè)戰(zhàn)
當同事詢問“績效考核”時,通常涉及對其流程、目的或應對方法的疑惑。以下是基于企業(yè)實踐經(jīng)驗的系統(tǒng)說明,涵蓋核心流程、常見問題及應對建議:
一、績效考核的核心流程
1. 準備階段
政策制定:人力資源部與企業(yè)高層制定考核政策,確保與企業(yè)戰(zhàn)略一致(如指標設計需承接部門目標)。
目標分解:部門上報工作計劃,HR據(jù)此制定《績效考核表》,明確任務、標準、權重及量化指標(如銷售額增長率≥10%)。
計劃面談:主管與員工溝通目標,確認《績效考核表》并簽字,避免目標偏差或理解不一致。
2. 實施階段
過程反饋:考核期內(nèi),主管需通過周報、例會等形式持續(xù)跟蹤進度,及時調整計劃(如使用《工作進度匯報表》)。
員工自評:考核期末員工先自評,依據(jù)時間、質量、成本等維度打分。
3. 評估階段
上級評分:主管基于客觀事實評分,避免主觀偏見。
跨部門校準:HR組織部門負責人會議,審核強制分布合理性(如271原則:20%優(yōu)秀、10%待改進),解決評分尺度不一問題。
4. 反饋與應用
結果溝通:主管需一對一反饋,結合具體案例說明優(yōu)勢與改進點(例:“項目交付延遲因需求變更頻繁,建議下次提前風險預案”)。
結果應用:鏈接薪酬、晉升、培訓資源,但需避免“僅為漲薪而評估”。
?? 二、常見問題與對策
1. 指標設計不合理
問題:KPI與戰(zhàn)略脫節(jié),或不同崗位目標難度失衡(如線上銷售目標增速50% vs. 線下目標僅持平)。
對策:目標需符合 C-SMART原則(顧客導向、具體、可衡量等),并通過校準會議橫向對比。
2. 評估主觀性強
問題:主管憑印象打分,或對“能力”“態(tài)度”等非任務項過度評價。
對策:以 關鍵事件記錄 為評分依據(jù),并增加360度評估等多維度輸入。
3. 強制分布執(zhí)行難
問題:小團隊難以區(qū)分績效等級,或新員工被集中歸入末位。
對策:合并小部門統(tǒng)一分布,設置新員工 “豁免期” 不參與強制排名。
4. 溝通反饋失效
問題:年度評估流于形式,缺乏日常反饋;或主管單向批評,忽略雙向討論。
對策:采用 “事實+影響+建議” 話術(例:“方案延遲交付導致客戶投訴,建議下次分階段評審”),并定期進行季度回顧。
5. 結果應用不當
問題:考核與薪酬強掛鉤,員工掩蓋問題;或績效改進計劃缺失。
對策:區(qū)分 “發(fā)展性反饋”與“薪酬決策”,針對待改進員工定制培訓計劃。
三、特別注意事項
申訴機制:員工對結果不滿時可填寫《績效考核申訴表》,HR需聯(lián)合高層調查并反饋。
文化適配:避免機械套用271分布,需結合企業(yè)文化(如協(xié)作型團隊慎用排名)。
工具輔助:使用OKR系統(tǒng)(如Tita)實現(xiàn)目標動態(tài)追蹤,減少考核周期外的管理盲區(qū)。
總結
績效考核的本質是 “通過持續(xù)反饋推動績效提升”,而非年終評判。員工應主動參與目標制定、保留工作痕跡并積極尋求反饋;主管則需平衡評估的嚴謹性與人性化,聚焦員工成長而非單純排名。遇到具體困惑(如自評話術、申訴流程)可進一步細化討論!
轉載:http://www.isoear.com/zixun_detail/4536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