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的溝通都有目的,哪怕是閑聊吹牛式的溝通也有目的,但并不是所有的溝通都是高效的,高效的溝通應該要達到三大目的:解決問題、達成共識與促進關系。
我在工作中有兩個角色:經(jīng)營者、講師顧問。作為經(jīng)營者的角色,我需要掌握360度全方位的溝通,對上、對下、跨部門、對外;作為講師顧問的角色,更多的是對外溝通,既洽談業(yè)務,也做調研與需求的識別,還有培訓及項目的交付。要扮演好這些角色,溝通能力是極為重要的,我大概90%的工作都與溝通有關。

在我看來,如何能夠提高自己的溝通成效?就是每一次溝通都緊緊圍繞著解決問題、達成共識與促進關系這三大目的來展開。每次溝通前,思考(預演)一下以下三個方面:
第一,我想通過這次溝通解決什么問題?比如:解決員工最近工作狀態(tài)不佳、業(yè)績下滑、士氣低落、想要離職等問題;
第二,我想通過這次溝通達成什么共識?比如:對組織變革的理解、對公司某項政策制度的厘清、對目標的明確、對下一階段工作的思路與計劃的清晰等;
第三,是否能夠通過溝通讓彼此的關系更進一步?比如:消除了誤會、澄清了事實、給予了幫助等,讓關系更緊密,更信任彼此。
如果這三大目的能在一次溝通中都得以體現(xiàn),那么這次的溝通一定是卓有成效的,哪怕只實現(xiàn)其中一個目的,那也是不錯的。

此外,為了促進這三大目的的達成,有一個底層的指導思想就是:“基于共同的目標,用坦誠開放的態(tài)度,更能夠達成高效溝通的目的。”意思是,不管雙方的分歧有多大,我們都能夠找到彼此共同的目標,比如:針對個人分歧,可以談“我們是XX團隊的一份子”的團隊目標;針對部門分歧,可以談“我們都是XX公司一家人”的公司目標;針對夫妻分歧,可以談“執(zhí)子之手與子偕老”的家庭目標;針對國家分歧,可以談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的全世界目標。同時,溝通的過程中,少一些套路,多一些真誠與坦誠,總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。
轉載:http://www.isoear.com/zixun_detail/111039.html